第230章 预期承接当下-《我在大明长生久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厚熜黑着脸说:“朕没有说笑!”

    “呵呵……”朱载坖失笑摇头——父皇,这一次,你且看我坚不坚定吧。

    “???”

    这一次,换朱厚熜眉头拧成麻花了。

    李宝也有些费解,心道——“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,这话不假,可皇帝似乎理解偏了啊?唉,好难受啊,要不要给他解释解释呢。”

    “李宝。”

    李宝一怔,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朱厚熜疲倦的叹了口气,道:“你可明白?”

    “臣……大概明白了。”李宝不敢把话说的太满。

    “嗯,朕去散散心,你们聊。”

    朱载坖:“?”

    朱厚熜径直走了出去……

    “恭送太上皇。”

    “恭送父皇。”回过神来的朱载坖连忙也补了一句,继而茫然瞧向李宝。

    李宝可算有了发挥的机会,匆匆斟酌了下措辞,道:

    “皇上,其实您误会了太上皇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朱载坖诧异:“什么意思?难道说……债务可以消失?”

    李宝摇头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不还是会导致债务越累越高?”

    “不,太上皇的意思是……啊,臣也是刚刚才想明白……”

    朱载坖抬手制止,深吸一口气,温和道:“卿无需如此,有言直言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李宝放松许多,对这个皇帝的观感,也大为改善。

    “皇上,太上皇说的预期承接当下,目的是承托工商业,采取的手段却是银券。”李宝一言道出关键。

    朱载坖却是更困惑了,皱眉道:“这不还是一样?”

    “呃……皇上不妨先说说自己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债务构成的最大头便是银券,如用银券扩充的方式扩张债务,其结果只有一个——财政在现有的基础上,愈发艰难。”

    朱载坖轻叹道,“昔年,洪武朝、永乐朝大量发行宝钞,致使购买力直线下滑,之后更是几乎一度丧失信用,若非仁宗、宣宗的与民休息,之后朝廷又采取回购的方式去强保……说句不好听的,宝钞多半要一文不值了。”

    “宝钞如此,银券亦会如此,连普通百姓都能看明白,更聪明的富绅没道理不明白!”

    朱载坖满心忧虑:“纵观历史,王朝覆灭的根本,多与朝廷财政有关,朕又岂敢马虎,岂敢不对其敬畏?唉,不能无节制,要是可以无节制,朕只需一旨令下,让宝钞提举司海量银钞也就是了,也不会被大明的财政问题困扰了。”

    李宝轻轻点头,由衷道:“皇上忧国忧民,心系天下,社稷之福,黎民之福。”

    “可为何……?”

    “皇上,您……陷入误区了。”李宝暗暗苦笑,突然发现想跟皇帝解释明白,真心不是件容易的事,迟疑少顷,干笑道,“要不,臣打个比方?”

    朱载坖斜睨了李宝一眼,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皇上虚怀若谷,臣也就直接一点了。”李宝深吸一口气,道,“敢问皇上,您最大的困扰就是商会成员拿银券兑换银子,对吧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朱载坖苦笑道,“据说,卿是永青侯最中意的晚辈,想来永青侯也多少与你说了些朝廷财政的事,且以卿的聪明才智,也当明白大明财政的现状,直白来说,只需李家一家全数兑换,朝廷财政就崩了。”

    李宝不好接这话,只是点点头,继续道:“其实银券可以比作宝钞,皇上当明白,大明最初时,银子换的并不是银券,而是宝钞!”

    朱载坖一怔。
    第(2/3)页